蒸發
油品的蒸發損失,即油品在一定條件下通過蒸發而損失的量,用質量百分比表示。蒸發損失與油品的揮發度成正比。蒸發損失越大,實際應用中的油耗就越大,故對油品在一定條件下的蒸發損失量要有限制。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蒸發,造成潤滑系統中潤滑油量逐漸減少,需要補充,粘度增大,影響供油。液壓液體在使用中蒸發,還會產生氣穴現象和效率下降,可能給液壓泵造成損害。蒸餾方法得到的數據只是粗略的結果,潤滑油品的蒸發損失需專門方法測定。目前,我國測定潤滑油蒸發損失的方法為GB/T 7325潤滑油和潤滑脂蒸發損失測定法。該方法是把放在蒸發器中的潤滑油試樣,置于規定溫度的恒溫浴中,熱空氣通過試樣表面22h。然后根據試樣的質量損失計算蒸發損失。根據該方法,潤滑油品的蒸發損失可以在99-150℃內的任一溫度下測定。目前,該方法在我國主要用于合成潤滑油的蒸發損失評定。國外主要的測定方法有:美國的ASTM D972、德國的DIN 51581和日本的JIS K2220 (5.6)等。
抗乳化性分析2009-08-27 12:39(1)概述
2.乳化
乳化是一種液體在另一種液體中緊密分散形成乳狀液的現象,它是兩種液體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解。
抗乳化則是從乳狀物質中把兩種液體分離開的過程。潤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或雖是乳化但經過靜置,油-水能迅速分離的性能。
兩種液體能否形成穩定的乳狀液取決于兩種液體之間的界面張力。由于界面張力的存在,分散相總是傾向于縮小兩種液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以降低系統的表面能,即分散相總是傾向于由小液滴合并大液滴以減少液滴的總面積,乳化狀態也就是隨之而被破壞。界面張力越大,這一傾向就越強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穩定的乳狀液。
潤滑油與水之間的界面張力隨潤滑油的組成不同而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礎油以及某些成品油與水之間的界面張力相當大,因此,不會生成穩定的乳狀液。但是如果潤滑油基礎油的精制深度不夠,其抗乳化性也就較差,尤其是當潤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質時,如清凈分散劑、油性劑、極壓劑、膠質、瀝青質及塵土粒等,它們都是一些親油劑和親水基物質,它們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與水之間的界面張力降低,形成穩定的乳狀液。因此在選用這些添加劑時必須對其性能作用作全面的考慮,以取得佳的綜合平衡。
對于用于循環系統中的工業潤滑油,如液壓油、齒輪油、汽輪機油、,油膜軸承油等,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和冷卻水或蒸汽甚至乳化液等接觸,這就是要求這些油品在油箱中能迅速油-水分離,(按油箱容量,一般要求6-30min分離),從油箱底部排出混入的水分,便于油品的循環使用,并保持良好的潤滑。通常潤滑油在60℃左右有空氣存在并與水混合攪拌的情況下,不僅易發生氧化和乳化而降低潤滑性能,而且還會生成可溶性油泥,受熱作用則生成不溶性油泥,并劇烈增加流體粘度,造成堵塞潤滑系統、發生機械故障。因此,一定要處理好基礎油的精制深度和所用添加劑與其抗乳化劑的關系,在調合、使用、保管和貯運過程中亦要避免雜質的混入和污染,否則若形成了乳化液,則不僅會降低潤滑性能,損壞機件,而且易形成油泥。另外,隨著時間的增長,油品的氧化、酸性的增加、雜質的混入都會使抗乳化性的變差,用戶必須及時處理或者更換。